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壮哉大唐少年郎 > 第280章:军政两不误(2/3)

第280章:军政两不误(2/3)

上一页壮哉大唐少年郎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太过缓慢了。现在是半农闲时期,百姓无所事事,才有那么多人手,到了秋天,人手肯定不如现在充足。

所谓的技艺比试与朝廷的武举比试一样,军队是一个讲究整体的地方,但是个人的战斗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。尤其是将个人战斗力与团队进行配合,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他麾下的虎贲军便是如此,虎贲军的战术极为简单,就是一个杀字,主帅到哪便杀到哪,秦风或者主将们以自身的实力充当箭头,引导士兵发动攻击,他们以自身强悍的武艺破阵,强行撕扯开一道裂口,而虎贲军则以可怖凶狠的杀伤力将破开的裂口裂痕扩大,相互之间相辅相成,将力量最大化。

寻常兵卒或许做不到如此,但是选择他们之间最优秀的授予队长之职,以他为首,带队冲锋,显然会比让一个平庸之辈带队冲杀更加有效果。

秦风能够分辨出一个人武艺的强弱,但是要他一个个去辨认去测试,显然也不可能,比赛定胜负是最公平公正的。而且每个人的长处短处各有不同,尤其是在掌握陌刀阵之后,秦风更加的意识到这个问题。这世上不存在战无不胜的兵种,只有战无不胜的军队。

要想军队战无不胜,单一的兵种肯定是不行的。骑兵号称陆地上的王者坦克,但就算是骑兵也有相对于的弱点,他们机动性高,但防御薄弱,抓住这弱点,将弱点放大。便能以步战骑,取得胜利。历史上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,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十六万骑兵相遇,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,转战千里,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,被俘前他曾说:“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,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。”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“强弩”对缺少重甲的“控弦”的杀伤力可以用“恐怖”来形容。这里并不是当时的匈奴不强,也不是因为汉军打了鸡血,而是李陵将匈奴骑兵的弱点放大而战,以致取得辉煌的战果。

三国时期,“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,强弩千张夹承之,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。义久在凉州,晓习羌斗,兵皆骁锐。”界桥之战,这八百“先登”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“万余”骑,其中还包括精锐的“白马义从”“瓒见其兵少,便放骑欲陵陷之。义兵皆伏楯下不动,未至数十步,乃同时俱起,扬尘大叫,直前冲突,强弩雷发,所中必倒”,史书中写很明白,这八百人“晓习羌斗”,也就是熟悉“骑斗”,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“楯下”,“未至数十步”时一起冲出,用千张“强弩”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“控弦”。自此以后,公孙瓒一蹶不振,最终兵败 而亡。

正因为军事史上以步破骑的案例比比皆是,所以就算秦风现在手上有着近十万多匹的战马,他也并没有将五万兵卒全部往骑兵发展的意图打算。步卒有步卒的长处,骑兵有骑兵的缺点。将步族骑兵的长处发挥出来,才是制胜王道,而不是一味的盲目最求骑兵。

突厥让陌刀阵克制的死死的。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单一的兵卒。弱点优势,实打实的摆在面前,这才能完全克制。如果突厥有一支重型步卒来抵挡陌刀阵的杀招强弩,那么陌刀阵的威力将会下降一个档次。如果突厥有能够刺穿陌刀兵的强弩。陌刀阵亦很难运转自如。

这便是兵种间的克制。同样也是陌刀阵屡试不爽的关键,突厥没有重型步卒与强劲的弩箭。

突厥人作为游牧民族,骑战上自有他的优势,而大唐作为农耕民族,兵卒在骑射上的劣势是不可避免的。

秦风很理性的觉得没有必要盲目的与突厥在骑射上一教高下,依然决定发挥他们中原民族的优势,以科技以兵种之间的配合来面对不久之后的大战。

所以比赛的项目也分为好几种,马上技击、徒步技击、骑射、射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壮哉大唐少年郎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