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我要做首辅 > 第742章 我们要看《国富论》(2/3)

第742章 我们要看《国富论》(2/3)

上一页我要做首辅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生产当中,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兴趣意愿,选择喜欢的工作。

诚如唐毅所说,效率百倍提升,生产出来的商品越来越多,百姓日用不就充足了吗?而且分工的结果就是工作机会大增,闲散的劳力都能找到工作,养活家人,不就是历代贤者一直追求的安居乐业吗!

李贽第一遍读此书,就惊喜不断,酣畅淋漓,苦苦追寻的东西,总算有着落,那种奇妙的感觉,简直像飘在了云彩之上,从里到外,都那么舒服,美妙。

朝闻道夕可死!

原来不是骗人,哪怕此刻死了,也值了!

李贽看过一遍之后,又迫不及待地读了第二遍,比起前面一遍,他想的更多了。

唐毅认为商人是社会分工的结果,出现晚于农民和工匠,这和儒家认为的士农工商,天生四民,士为第一,农为根本,工商皆末,全然不同。甚至有拔高商人地位的意味,李贽敢说,东南的那帮人看到了这本书,绝对感动流泪,奉为圭臬。

唐毅不光教给了他们如何生产出更多的商品,大赚其利的妙法,更给予了他们提升政治地位的理论依据。

商人不是罪恶,也不低级,只是理所当然,就好像太阳东升西落,生老病死一般,更不是什么奸商小人,他们只是从事交换的职业而已。相比农商皆本的说法,唐毅的观点更家贴心,更有说服力。

李贽自诩异端,可是在叛逆的道路上,连唐毅的背影都看不到。

偏偏唐毅的东西建立在详细的论证之上,他引述了大量古书作为证据,讲述的道理又有实例作为依据,比起李贽他们的单纯呼喊更加振聋聩,震撼人心。可越是真知灼见,就越要小心谨慎。

“唐大人,是不是——过了啊?”

李贽读到了第三遍,才敢问,他生怕自己没领会真意,闹了笑话。

唐毅就轻松了许多,他参考了《国富论》的观点,又融合了自己的许多东西,才写了出来。

只是这辈子除了早些年,写过戏文和八股之外,唐毅没什么著述,也不太清楚人们的口味。

他本打算写好之后,找徐渭和王世贞帮忙修改,没想到李贽却主动送上了门。

这家伙的心学造诣比徐渭还高,而且更加离经叛道,简直是老天赐给自己的助手。

唐毅感叹道:“连李狂都觉得过了,那就是过了,我想请卓吾兄帮忙,共同润色一番,怎么能更符合天下人人的胃口,更让人容易接受。”

“敢不效命!”

李贽深深一躬,他觉得能参与此书写作,哪怕用了他一个字,都是莫大的幸福。李贽这家伙读书极好,记忆力惊人,还善于穿凿附会,曲解古人意思,正好能帮着唐毅,给此书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。

前后用了半个月时间,总算把大明版的《国富论》弄了出来。

定名的时候,唐毅还有点犹豫,书中两大观念,劳动价值论,分工与专业化是效率之源,都剽窃了亚当斯密的观点。倒是李贽没有什么顾忌,“大人,此乃是富国裕民之正道,《国富论》恰如其分!”

唐毅一琢磨,亚当斯密还有差不多两百年才出生呢,用了就用了。当年盗用诗词的时候,都没有犹豫,怎么年岁大了,反而脸皮变薄了。

就这样,书名正式定为《国富论》。

只不过按照李贽的建议,唐毅把书目的顺序调整了,开头以故事的形式,讲述了唐毅如何指导百姓分工编织苇席,通过详尽的数据对比,显示出分工协作的强悍。

有了实际例子,往下讲就容易了,书中提出了依照分工的思路,让生产变得更有效率,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,产出更多的商品,实现富国裕民的目标。

在全书的最后部分,梳理历史脉络,用古籍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我要做首辅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