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感觉这话又像是骂他们几个呢?
梁上君微微一笑,没有受到许纯良这句话的影响,继续道:“据传张良晚年身缠病魔,体弱多疾,又深悟鸟尽弓藏的哲理,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,便乃自请告退,摒弃人间万事,专心修道养精,崇信黄老之学,静居行气,欲轻身成仙。吕后感德张良,劝他毋自苦,张良不得已听从了吕后的劝告,仍就服人间烟火,直到汉高后二年,公元前186年病逝,谥号文成侯。”
导演成于五道:“张良墓就在岛上。”
梁上君摇了摇头道:“最多是个衣冠冢罢了,我对这方面有过了解,国内的张良辟谷处就有二十多个,张良祠庙百座以上,张良墓至少有二十处。”
袁弘平道:“死于留地,那么葬在留地的可能性就大一些。”
许纯良反问道:“谁能断定张良一定是死在这里,我还听说张良得道成仙了呢。”
梁上君点头表示的确有这种说法,在泉城历城区仲宫镇东沟村旁的铜壁山,有个子房洞,传说张良在此修炼。而在子房洞一山之隔的山那边,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,传说分别为“黄石公墓”、“张良墓”和“尹宗墓”。
根据历史记载当年张良圯桥进履,拜黄石公为师并得到兵书后,黄石公曾和他约定:“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”。谷城山位于平阴东阿镇,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,张良与黄石公相会后终老于此听起来也算靠谱。
在张良墓西侧原存《金天眷元年(1138年)泰山元阳子张先生坐化碑记》石碑一通,《金石录》收录了这篇碑文。据碑文,原来张良墓三人中有一个号为元阳子的张姓道人。这个元阳子不贪名利,活了一百多岁,最后得道成仙,元阳子的身份扑朔迷离,有传是张子房的师弟,还有说就是张良本人。
明代诗人王象春在《齐音》书中曾有一首题为《元阳子》的诗,诗后注解说:“元阳子”是长白山人,在伏生墓中得到《金碧潜通》一书,详细注解后,带着这本书在华阳宫中修炼,终成正果。
袁弘平道:“按照梁先生的说法《金碧潜通》这本书就是张良得道成仙的修炼秘籍?”
梁上君道:“有这个说法,还有说,张良飞升之前,结合自身修炼经验,将《金碧潜通》去粗取精,又将黄石老人传给他的兵法融入其中,创出一本仙武双修的无上秘籍……”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。
成于五都:“被梁上君的这番讲述勾起了兴趣,忍不住催促道:“梁先生接着说吧,到底是什么秘籍?”
许纯良撇了撇嘴道:“总不能是《九阴真经》。”
梁上君也是看过金庸小说的,笑道:“《九阴真经》修炼的是武学,而《通天宝典》仙武双修还融合了兵法,两本书无法相提并论。”
成于五道:“历史记载中张良好像不会武功,一个不会武功的人怎么可能写出武功秘籍呢?”
袁弘平道:“写《九阴真经》的黄裳刚开始也不会武功,其实任何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相通的,只要达到了悟道的境界,任何修炼都信手拈来,水到渠成。”
许纯良虽然对袁弘平的目的存疑,但是对他的这番见解还是认同的,梁上君说起这番典故绝非无意,而是故意在自己面前透露出《通天宝典》,周围一定有人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反应。
许纯良暗忖,姜玉城到现在还没有出现,只是派出一帮手下来套路自己,这厮未免过于托大了一些,当然不排除姜玉城无法确定自己就是五毒教主许纯良,更无法确定自己手中拥有《通天宝典》。
孟连清道:“听舅舅这么一说,我对水下沉城还真是有些兴趣呢。”
许纯良笑道:“孟总感兴趣的只怕不是水下沉城,而是张子房留下的修炼秘籍吧?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