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军史小说 > 木匠王爷 > 第434章 赵构狂逃到杭州(2/3)

第434章 赵构狂逃到杭州(2/3)

上一页木匠王爷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原来赵构到了镇江后,暂时住了一夜。次日一早,他召群臣商议去留。吏部尚书吕颐浩乞求他留下,为江北各军的声援。王渊却说镇江只能捍为一面,如果金兵从通州渡江,占据了姑苏,镇江即不能保全。但是钱塘有重江险阻,还可保无虞。

赵构本来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夫,自然不敢留下。赵构于是决定赶去杭州,留下中书侍郎朱胜非驻守镇江。江、淮制置使刘光世充五军制置使,控扼江口。当夜赵构从镇江出发。四日之后,他到达平江,命朱胜非节制平江、秀州的军马,张浚为副手,留下王渊驻守平江。

朱胜非字藏一,蔡州人。朱胜非出生于小生意人家,幼有志气,机敏多谋。崇宁二年中进士,靖康元年任东道副总管,代理应天府。赵构在南京即位后,朱胜非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。

当时正值草创之际,朱胜非却上疏道:“仁义者天下之大柄,中国持之,则外夷服而诸夏尊;苟失其柄,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。陛下即位,宜壹明正始之道,思其合于仁义者之行。不合者置之,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?”深得赵构称赞。

总制使钱益升职,朱胜非认为钱益任陕西制置使之时,弃师误国,应免其职。谏官卫肤敏因指责元祜太后兄弟的儿子被改职,朱胜非认为因外戚故逐谏臣,不足以示天下正道,要求复其职。

建炎二年,赵构命朱胜非为尚书右丞。当时宰相子弟荫恩太滥,谏官上疏道:“还在玩竹马游戏时,已都位在大臣之列,现不可以不戒。”朱胜非赞同并对赵构说道:“旧制宰执大臣的子弟一律不当堂授现职,只参加铨注。宰执罢政之后,不必治罪,然后推恩。”赵构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建炎三年正月,金军先后攻下徐州、淮阳、泗州,并派遣拔离迷部攻陷天长军。赵构惊慌失措,带着亲信宦官康履匆忙逃跑。渡江到达镇江,百官方陆续赶到。金军入扬州,大肆掳掠后焚城而去。高赵构又逃往杭州,留下朱胜非经营镇江。不久,赵构又任他为控扼使,接着却授宣奉大夫,后又授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。

过了二日,赵构拜吕颐浩为同签书枢密院事,兼江、淮、两浙制置使,驻守京口。吕颐浩字元直,齐州人,祖籍沧州乐陵县。绍圣元年进士,初任密州司户参军。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,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。赵构南逃,他被任命为扬州知州,后来改任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。吕颐浩自幼生长于西北两边,娴熟军旅;应诏上奏战守之策,筹划颇为完备。在伐辽时,他奏陈河北危急五事,请议长久之策,一时称此言“切直”。

与此同时,赵构还命张浚率兵八千守吴江。张浚字德远,汉州绵竹人,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。政和八年登进士第,历枢密院编修官、侍御史等职。张浚四岁成孤儿,行直视端,不说诳言,熟人知他将来必为大器。入太学,中进士第。靖康初,为太常簿。

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时,和姚平仲合作,与种师道等有争功之嫌。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,作为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。汴京陷落后,张浚听说赵构在应天府即位,急忙赶赴应天府。金兵南侵,赵构逃跑。后军统制韩世忠的部下,逼逐谏臣坠水而逃死。张浚上奏夺了韩世忠观察使,众人这才知有国法。

赵构在扬州时,张浚进言说道:“中原是天下的根本,希望修葺东京、关陕、襄邓以待巡幸。”由于他拂逆了宰相们的意思,因此被授集英殿修撰、知兴远府。他还没有出发,又被升任礼部侍郎。赵构召见,对他说道:“你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我将要有所作为,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,你留下来辅助我吧。”于是任他为御营使司参赞军事。

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,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,全不防备,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、汪伯彦,但是二人都笑张浚过虑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木匠王爷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