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吾爱文学网 > 其他小说 > 重生明末当皇帝 > 第045章:投资盐业(2/2)

第045章:投资盐业(2/2)

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章
有声小说,新吾爱文学网在线收听!
钱来计算,每斤(600克)食盐的成本仅需0.0072文钱,再加上畜力、工具等方面的支出,每斤食盐的成本顶多0.01文,运输成本再算进去,顶多也就是1文钱的成本。

太便宜?

确实非常便宜,在私盐非常泛滥的福建,也因为使用晒盐法,使得福建的食盐价格已经变成了每斤2文,这样的价格依旧存在100%的利润,而且生产中并非是每月给银2两,甚至更低得多,利润超过100%。

福建盐价如此之低,主要是福建的食盐市场没有强大的垄断势力,官方的垄断力量在福建也几乎形同虚设。福建盐商互相竞价之下,盐价自然一路下挫到了2文钱一斤,整个福建起码有90%的州县被私盐占领了市场。

福建毕竟天高皇帝远,明王朝对福建的食盐市场基本上也处于放弃治疗的状态。

“既然徐爱卿熟悉晒盐,那就由爱卿负责长芦盐场的改革吧!”朱由校决定道,徐光启欣喜不已,连忙说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
朱由校已经下定决心,对盐业进行改革。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长芦盐场,此时的长芦盐场还是处于煮盐的生产状态。

晒盐能降低成本,这实际上并非主要的问题。主要的问题是,如何杜绝私盐。同时普及晒盐技术后,原先那些煮盐的灶丁如何安置的问题。

如果灶丁无法安置,一旦晒盐的普及使得他们失业,那么他们将变成私盐的主力,甚至是暴力抗法,走上不归路。

而且就算是把煮盐变成晒盐,也无力改变私盐充斥市场的问题。

不过这些问题对于朱由校来说,感觉还是非常简单的。食盐生产出来,为毛一定要交给那些盐商去卖?

为什么不能自己卖呢?

本身食盐就是官方垄断的,食盐生产出来自己运输、销售,然后控制一个个城镇的食盐市场,谁敢卖私盐,抓起来砍了不就是了。

正好锦衣卫和东厂也都整顿出来了,私盐贩子在贩运途中虽然不能百分百拦截下来,但是食盐是要在市场上进行零售的,把零售的家伙抓起来,只要打击得严,也没人有敢公然销售私盐。

决定打破食盐市场现状,建立新秩序的朱由校,接着成立了‘大明盐业公司’,并下旨改革长芦盐场,盐场灶丁一律转为‘大明盐业公司’员工,生产制度从承包制,变为雇佣制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重生明末当皇帝章节列表下一章